華陵簡報
2006年第2期
借口與結果
人都是希望得到好結果的,而很多時候并非都能得到好結果。當壞的結果產生時,有相當多的人會選擇借口來為壞結果尋找理由。也許你說的借口都可能是事實,但是借口能不能幫助你成功、能不能幫助你達成你要的結果,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地球人都知道!”。因此,本期特節刊了近期貼在阿里巴巴網站的一篇文章,與大家共勉。看看我們身邊或者我們自己身上是不是經常發生這樣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冕。
三只老鼠偷油引發的管理爭吵
問題源起于一個故事,說的是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老鼠們找到一個油瓶,通過協商達成一致意見,輪流上去喝油。于是三只老鼠一只踩著一只的肩膀開始疊羅漢,當最后一只老鼠剛剛爬到另外兩只的肩膀上,不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并且驚動了人,三只老鼠不得不倉皇逃跑?;氐绞蟾C,大家開會討論行動失敗的原因。
最上面的老鼠說,我沒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是因為我下面第二只老鼠抖動了一下;第二只老鼠說,我是抖了一下不錯,但那是因為我下面的第三只老鼠抽搐了一下;第三只老鼠說,對,對,我之所以抽搐是因為好像聽見門外有貓的叫聲。
“哦,原來如此呀!”大家緊張的心情頓時放松下來。
結論:貓的責任。
故事至此并未結束,它所延伸引出的問題是企業里很多人也同樣具有老鼠的心態。請聽一次企業的季度會議:
營銷部門的經理A說:“最近銷售做得不好,我們部門有一定責任,但是最主要的責任不在我們,競爭對手紛紛推出新產品,比我們的產品好,所以我們很不好做,研發部門要認真總結。”
研發部門經理B說:“確實,我們最近推出的新產品是少,但是我們也有困難呀,我們的預算很少,可就是如此少得可憐的預算,也被財務削減了!”
財務經理C說:“是,我是削減了你的預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的采購成本在上升,我們當然沒有多少錢。”
采購經理D忍不住跳起來:“不錯,我們的采購成本是上升了10%,可是為什么你們知道嗎?俄羅斯的一個生產鉻的礦山爆炸了,導致了不銹鋼價格的上升。”
A、B、C:“哦,原來如此呀,這樣說,我們大家就都沒有多少責任了,哈哈哈哈……”
結論:俄羅斯的問題。
摘錄于阿里巴巴網站
※公司動態※※
○強化生產職能,建立以生產部為核心的生產管理體系○
為了進一步理清職責,完善組織機構,對生產管理上存在不協調,職能未充分發揮的問題大膽實施改革。
2006年2月公司決定,對公司總部生產部進行職能調整,總部各車間歸屬總部生產部直接領導。改變了以前的生產管理模式,強化了生產部的管理職能,生產計劃、生產投入、生產指揮的權利全部歸到生產部,各車間聽從生產部的統一安排,接受生產部的監督考核。
此舉的目的是為了使生產管理部門能夠在生產管理中形成有效的控制系統,提高生產管理的計劃、協調、控制能力,滿足市場需求。 (辦公室供稿)
○健全激勵機制,鼓勵員工提高技能走上管理崗位○
公司對管理測評中取得優異成績和主動參加測評并取得好成績的優秀員工進行了晉升,如:總部羅應強晉升為二分廠車間管理人員。
羅應強本是總部汽齒車間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線生產操作工,1996年入廠,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認真工作著,與公司同進步,共發展,見證著公司的新路歷程。
此舉說明公司將對在工作上認真負責,勤勤懇懇,工作能力強,業務素質高的優秀員工搭建公平合理的發展平臺,讓其走上管理的崗位上來,以此營造員工之間相互學習提高技能,形成一種“比技術,比能力,比貢獻”的良好風貌。 (辦公室 供稿)
○結合企業自身特點,逐步完善目標績效考核機制,○ 目標績效考核經過兩個月的運行,已逐漸步入正軌,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企業學習和引進一套新的管理系統有個消化吸收的過程,都要經歷一個從稚嫩向成熟,從無序向規范,一個磨合和改善的過程,通過不斷的總結經驗和不足,找到真正適合企業發展的績效管理。淺嘗輒止,半途而廢,怎能成功?
在績效考核實施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面對時沒有迎難而上,勇于解決問題的信念和決心,而是去找一大堆理由和借口,這才是最最可怕的。只有通過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如此循環往復,不斷改進和完善,最終得到我們所要的結果。
針對企業的實際狀況,目前只對生產系統管理人員進行了目標績效考核,將生產任務、質量指標、成本控制、6S管理四個方面的工作納入考核,將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與待遇掛鉤,逐步完善績效考核機制。績效考核的實施將從對生產系統考核推廣到對各部門考核,從對管理人員的考核推廣到對員工的考核,將目標績效考核深入到公司的各部門、車間。將不同工作心態和業績的員工的收入拉開,形成員工都努力向上的良性化的運作軌道。
目標績效考核是2006年公司管理目標的重點之一。績效考核是對員工當月工作業績的總結和評定,是為了改進,幫助員工成長,提高員工績效能力,建立以人為核心的激勵約束體制,讓企業的運作更加有效,快速實現企業運營目標的重要保障。
這樣的員工才是好樣的
中中2006年2月22日晚8:00左右,二分廠庫管員劉平在驗收鋼丸時認真負責,當即發現供應商送貨1噸(每噸40包),數量少1包,并且其中1包數量短少5kg(每包鋼丸標準重量為25kg)。同時,又對鋼丸的使用情況進行跟蹤,發現了其中的兩包為不合格品。
劉平將所發現的問題及時報告了二分廠領導,經多人現場確認,上述情況屬實。
劉平這種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只要我們每一位員工都愛崗敬業,恪盡職守,華陵的事業必將興旺發達,身為華陵人,我們將深感自豪!
對于不守誠信的供應商重慶奧特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我們將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罰。公司領導對劉平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大為贊賞,給予200元獎勵。 (供應部 敬建供稿)
敬業、忠誠、勤奮
——摘自《致加西亞的信》
敬業、忠誠、勤奮的思想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國家又一個國家。也許這是一本不合時宜的書。當整個世界都在談論著“變化”、“創新”等等時髦的概念時,重提“忠誠”、“敬業”、“服從”、“信用”之類的話題未免顯得過于陳舊。然而,我們卻又無法回避。員工的忠誠、敬業、道德風險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企業的老板和公司管理者們,我們所面臨的變化也帶走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包括那些經濟起飛所依賴的基本的商業精神——信用、勤奮和敬業。
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年輕人以頻繁跳槽為能事,以善于投機取巧為榮耀。老板一轉身就懈怠下來,沒有監督就沒有工作。工作時推諉塞責,劃地自封;不思自省,卻以種種借口來遮掩自己缺乏責任心。懶散、消極、懷疑、抱怨……種種職業病如同瘟疫一樣在企業、政府機關、學校中蔓延,無論付出多么大的努力都無法徹底消除。只有才華,沒有責任心,缺乏敬業精神,我們是否真的能順利前行?在現實世界里,到處看到的都是有才華的窮人。我曾遇見一個受過良好教育、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在公司里卻長期得不到提升。他缺乏獨立創業的勇氣,也不愿意自我反省,養成了—種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評的惡習;他根本無法獨立自發地做任何事,只有在一種被迫和監督的情況下才能工作。在他看來,敬業是老板剝削員工的手段,忠誠是管理者愚弄下屬的工具。他在精神上與公司格格不入,使他無法真正從那里受益。我對他的勸告是,有所施才有所獲。如果決定繼續工作,就應該衷心地給予公司老板以同情和忠誠,并引以為豪。如果你無法不中傷、非難和輕視你的老板和公司,就放棄這個職位,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心靈。只要你依然是某一機構的一部分,就不要誹謗它,不要傷害它——輕視自己所就職的機構就等于輕視你自己。
忠誠和敬業并不僅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是整個社會。一種職業的責任感和對事業高度的忠誠一旦養成,會讓你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這種人永遠會被老板所看重,永遠不會失業。而那些懶惰的、終日抱怨和四處誹謗的人,即使獨立創業,為自己做事,也無法改變這些惡習而獲得成功。
追求細節,不斷創新 |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優勝劣汰的速度加快,企業不進則退。企業要在這種社會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追求細節、不斷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使企業充滿生機活力,通過創新,改進自己企業的不足,增加自我發展的優勢,在微利時代永保財源不竭。而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把細節做精,才能創造一支高素質的精細化管理隊伍,迎接市場的挑戰。
我國進入市場經濟的時間并不長,但是零利潤趨勢已經很明顯。現在除了幾個壟斷行業可以效率較差卻收入較高以外,在其他市場競爭比較充分的行業賺錢非常不容易。乍一看來,零利潤定理似乎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悲觀的前景。其實不然,零利潤定理要求企業不但在管理上要精打細算,盡******努力降低成本,而且還要注意創新,不斷開發出新的產品,制造差異,顯示不同,開拓新的利潤空間。如何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每一個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今后的競爭將是細節的競爭。企業只有注意細節,在每一個細節上做足功夫,全面提高市場競爭力,才能保證企業基業長青。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而不是找一大堆借口或理由,我們應該明白一點,公司是靠結果生存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滿足于苦勞,滿足于“我盡力了,結果做不做到我也沒辦法”,那么公司靠什么生存?客戶會因為公司員工很辛苦,但沒有提供優質產品就付錢給你嗎?
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一切以結果說話,而不是過程,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把細節做精,才能真正實現公司的宏偉目標,才能保證公司的二次創業取得成功。
渝公網安備 50022702000123號